阅读记录

1227章 家庭学术会

一秒记住【顶点小说】 dingdian321.com,更新快,无弹窗!
     苏教授倒不是说一定要杨平帮忙,只是确实在这个研究上遇上困难,很难再继续推下去。
    其实他的课题以现在的结果来看也是非常成功,这种生物骨水泥可以能够诱导新骨生长爬行替代,又是多孔结构,还有足够的强度形成机械支撑,在骨科领域,这已经是极大的原创性创新。
    不过苏教授还不满足于此,他想进一步做到将让生物骨水泥诱导的新生骨充满整个孔隙结构,最后替代原来的生物骨水泥,他知道问题卡在配方,也知道要找到配方的最佳配比要进行大量的试错,说不定还要增加、减少或者
    替换现有的物质。
    杨平的课题进展这么快,说明杨平对科研方向的把握极其精准,这种对科研的精准把握有时候真的靠直觉,这是一种天赋,苏教授今天带资料过来给杨平看看,说不定杨平可以凭借他的天赋能看出一点什么问题,给出一些有
    价值的建议。
    现在听杨平这么轻松地说,只要将配方改一改就可以,苏教授心里肯定高兴,这说明杨平看出一点名堂,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琢磨。
    本来苏教授打算将整份资料结构杨平,让杨平帮忙看看究竟哪个环节有问题,但是自己这个女儿确实护夫狂,生怕老爹交给他什么艰巨的任务,占用他的休息时间,真是嫁出去的女儿,完全向着丈夫了。
    苏教授喝了几口茶,继续和杨平闲聊着,反正话题无缝地切换到最近几个顶级期刊的最新文章,世界医学科学的走向。
    林岚给孩子换了尿布,为了尽快熟悉,她给孩子连续换了三块尿布,他抽空在家政公司进行过专业的培训,他经过实践之后,对家政公司培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更加方便省时的林氏换尿布法。今天正好将杨平小
    苏的儿子拿来做模特练手,三块尿布换完还不过瘾。
    其它一些有关育儿的知识,她也在逐步的学习中。还整理了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反正她将育儿当成了一个课题,用科研的方法来学习。
    “怎么样,我儿子给你练手还算比较配合吧?”小苏跟林岚说。
    林岚对小家伙很满意,拿他折腾了三块尿布,他一点也不嫌烦,只是咯咯笑,好像换尿布是一件挺享受的事情,她现在是越来越喜欢小孩,打算以后也多生几个。
    人的观念会变,以前林岚可不是这样的,她以前打算不婚不育,一个人过完自己的一生,后来遇上苏南晨,他们相爱了,她决定结婚但是不生育,可是想着如何结婚不生育,那岂不是太自私,完全没有想过自己爱人的感受,
    这是在耽误苏南晨。
    于是她改变主意,要生育,但是只生一个,一个足够,现在看到小苏生下小孩,她多次与小孩互动,发现其实小孩子蛮可爱的,慢慢地,她的观念彻底改变了,她决定要多生多育,这才够精彩。
    “你也去聊聊天吧。”小苏要接过孩子。
    林岚刚刚才抱多久,等会还要换几次尿布呢:“你去忙,我现在带他玩玩。”
    “他会拉尿的。”小苏说。
    林岚不在乎:“不是有尿布吗?”
    小苏明白,这是爱不释手,让她多抱抱吧,林岚抱着孩子逗他玩:“叫舅妈,快,叫舅妈。”
    “你看,他嘴巴会一动一动,是不是在学叫舅妈?”林岚高兴地说。
    小苏觉得这个大教授有点意思,人家爸妈还不会叫,叫舅妈。
    林岚抱着孩子在周围转转,也参与到家庭学术会,其实这个家庭学术会的规格挺高的,一个诺奖,一个院士,还有两个杰青,他们的聊天已经变换话题,没有再聊刚刚有关生物骨水泥课题的事情。
    聊天的内容一般是最近某某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上面有什么新颖的观点,然后拿这些观点讨论一番,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然后又将自己的课题研究进展拿出来分享,这样大家可以互通有无。
    现在南都医大、临床医学院、医学科学院三个系统形成一个坚实的铁三角,大学,科研所、临床医学三者结合的模式在国内也有,但是能够结合得很好的不多。
    苏太太动作很麻利,一个又一个的菜端上桌子,很快,好几个菜做出来了。
    “你们边吃,我边做,这样不会冷菜。”苏太太说。
    “妈,这怎么行,不着急,我们等下一起吃。”林岚说。
    苏教授也说:“不着急不着急,我们再聊聊。”
    “我们的K疗法目前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现在已经准备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发新的K因子,扩大K疗法的适应范围。”杨平简要的介绍自己的课题。
    “听说你们已经有成功治愈的病例?那个小女孩?”苏教授也知道这事,这事在整个南都医大圈子里流传很快。
    杨平说:“目前还不敢说治愈,但是最近的复查已经证实在可观测的范围内,肿瘤细胞已经被清除干净。”
    “这课题进展神速。”苏教授高兴地说,后辈们取得成就,他比自己取得成就还高兴。
    杨平继续说:“我们准备同时开展一期二期临床实验,而且同时在中美欧三地进行,一次性获得全世界患者的数据。”
    苏教授知道一种药物,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在欧美申请一期二期临床实验的难度,没想到杨平的申请这么轻松。
    不过在欧洲脊柱外科学术会上,苏教授也体验了杨平的影响力,因为他是杨平的岳父,在欧洲那边受到极其尊贵的待遇。
    大家开开心心的聊着,突然一股尿骚味传来,林岚立即意识到,小家伙撒了一泡尿,她居然很高兴。
    因为之前的三次更换尿布都是干净尿布,那只能算演习,现在真正更换有尿的尿布,这才是真正的实战,小苏走过来:“我去换吧。”
    “我来我来我来!”林岚生怕小苏抢走了她宝贵的实战机会。
    ---
    晚上的时候,杨平利用睡前的时间进入系统空间。
    他在系统空间里将生物骨水泥配方的测试展开实验,这种实验仅仅是简单的试错,所以消耗的积分不多,连各种大型的设备的应用也很少,以目前的积分完全可以支撑完成找到它的最佳配比。
    在科研里,试错看起来是最简单最艰苦的工作,但是却是最重要最不可绕过去的工作,他是科研必由之路。
    创新就一定带有不确定性,只要有不确定性就一定会有错误或者偏差,没有其它办法,只有试错才可以证实究竟是对的,还是错的,究竟有没有偏差。
    只要积分够,实验室的机械臂是可以无限增多,杨平计算了一下,一次性可以开启一千种配方的实验。
    实验的过程现在比较简单:调整配方,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如不行继续调整,直到找到满意的配方为止。
    科研很多时间都是在试错,当你有一个好的想法,立刻去付诸实现,发现不对再修改,它在这种不断试错的过程中前行,最终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杨平从来不用担心他的开始多么粗糙不堪,因为后面通过不断地调整方向,改进细节,甚至中止实验另起炉灶,最终可以让这艘船到达胜利的彼岸。
    原始创新的特性决定了必定经历大量试错,所以原始创新一定带有野生性质。
    很多重大的创新都是在这种野生模式下冒出,反而什么都进行各种严谨认真验证后再开启的苗圃模式适合追随改进,不适合原创性的创新。
    因为凡是新的东西,一定是不成熟的,有诸多缺点的,难以被人认知的,没有现成的可以评判的标准,所以为它所做的各种审核、评价和验证其实都是无用功,最终这些只会形成阻力或者将创新的苗头扼杀。
    野生模式最符合自由创新的理念,它看起来简单粗暴,但是其实效率是最高的,最容易成功的。而后者的苗圃模式是一种谨慎的严格的有序的管理下创新,它看起来精致有序,目的让创新达到高效率,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最
    终效率是最低的,而且成功率也是最低的。
    就像一块土地,各种各样全新的未知的种子在野生土壤里发芽,我们要找一株长得最高的植物。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野生模式,让它们在均等的条件下自生自灭,不加干预,肥料和水等资源平均地撒到土地里,最后长得最高的那一株自然而然就是我们想要的最高的植物,这是一种自然选择,它最可靠。
    而另一种苗圃模式相反,让一支经验丰富的园丁团队去培育植物,他们的工作很认真,很细致,每天去土地里巡查,发现长得矮的就掐断,或者不给它水,不给它施肥,长得快的长得高的就倾斜水和肥料的资源。
    如果这些种子都是园丁熟悉的已知的种子,可能因为他们的丰富经验能够找到那一株最好的植物重点培育,但是这些都是全新的未知的种子,开始长得慢的可能恰恰是以后最高的,开始长得高的也可能是最后最矮的那株,一
    切都是未确定的。
    园丁看起来丰富的经验其实没有任何帮助,他们的干预其实更多的是反作用,在他的辛勤工作过程中,那株未来最高的植物可能早就被他们掐断。
    一个是自然选择,一个是人工选择,经验再丰富的园丁的选择不可能比得上大自然。
    杨平现在担任医学科学院的院长,管理着十几个实验室,他完全不会从技术上去干预审核这些实验室的选题,他要做的工作就是让团队对科研资金进行审核监控,只要每一分钱用在科研上,哪怕他们研究看起来很荒唐的课题
    也行,因为所谓的荒唐只是你认为荒唐,并不是真的就荒唐,最后是否有成果不重要,谁也不敢保证实验一定能够成功。
    这些选题一旦加上技术审核环节,审核者很容易掐断真正的原始创新,无形中审核者的科研判断能力就成了所有科研课题的天花板,审核就像一个筛子,审核者能够理解认同的就通过,不能够认同的就拒绝,这相当于审核者
    的能力就是一把尺子,所有被审核者符合他尺子的就通过,不符合就拒绝,他的个人能力就是隐形的天花板,任何超过他认知的课题都会被直接拒绝。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旦加上对成果的量化要求,最终结果不是促成科研多出成果,而是形成造假。
    因为创新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有巨大的风险,失败率极高,一把种子撒出去,能够发芽的少之又少,如果要量化最后的成果,他们为了以后能获得资金,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出成果的时候,只能使用造假来迎合评
    价。
    所以杨平理念很简单,十几个实验室就像在同一块土地上的种子,他们雨露均沾,自由生长。
    如果他对这些课题去评价审核,他个人的能力就成了别人的天花板,因为他能力之内的能够做出一定的准确判断,超出他能力之外的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很容易掐掉天才的创新。
    这样无形中,可以超越他的天才就被他个人能力这个天花板盖住,始终无法获得突破。
    主动创新一定是前者的野生模式,让他们去自由试错,而被动创新适合后者的苗圃模式,因为被动创新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参考,就像那些种子如果是园丁非常熟悉的,他很容易从长势和其他要素判断哪一棵是最好的。
    杨平现在就喜欢这种野生模式,其实当初三博医院对他就是使用野生模式,夏院长和韩主任从来没有在技术干预他,而是让他自由发展,他要做什么,只要合法,夏院长一定会一路绿灯,不存在审核等限制措施。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可以野生生长,所以杨平才可以自由自在地发展到现在这样。
    要是在;其它医院,一个小小医生又是做这,又是做那,各种条条框框死死地框住杨平。
验证码: 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 吃美女总裁软饭的我,竟然成神了 凡人炼体传 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让你下山娶妻,不是让你震惊世界! 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 快穿:每次都是地狱开局 重生:从抢老婆开始 万界从港片开始 卿卿绕指柔 凤髓骨鉴 开局齐祖模板!梅西C罗求我入籍 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战争系统在末世 我暮年老登,你说我刚出山? 重生60年代,嫂子送来毛熊老婆 快穿:宫斗?霸总?统统滚蛋! 谋尸 沪上危情 小宫女携崽重生,冷情太子被哄成翘嘴了